如果说,夫妻离婚,伤害最大的是孩子。
那么夫妻出轨、贫穷,伤害的也是孩子。
夫妻到了中年,有了家庭,坚持婚姻和睦,努力赚钱,其根本理由,就是做好父母的角色,把孩子教育好,指望孩子有出息。
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这是无数家庭的期待。
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很多家庭,父母特别努力,但是效果甚微,甚至是适得其反的。
显然,教育是有顺序的,一旦错了,孩子就可能长歪,中年夫妻努力看不到效果,婚姻也变得不堪一击。破事,一环扣一环,一波接一波。
图片
01
关系错序:父母高高在上,孩子只能听话。
很多父母有很多句口头禅:“大人的事,孩子别管;你还小,不懂;听大人的,没错......”
大人和孩子处于不对等的沟通状态,孩子一直处于弱势,并且什么都要听父母的。
知乎上,网友“Buttons”说,她遇到了非常蛮横的母亲,动不动就会举起巴掌。
当她有些懂事的时候,每次看到母亲推开房门,都会忍不住浑身颤抖,脑海里想的,就是母亲的巴掌,还有自己红肿的脸。
偶尔也会看到晾衣架的影子,让人没有办法逃避。
回想挨打的理由,她只是有情绪的时候,独自在房间里,扔掉几本书;母亲和父亲争吵,情绪转移到她的身上;一碗饭吃不好。
不管什么情况,母亲都是对的,她永远是错的。她除了忍受,就没有别的 办法。
后来,她上大学,和父母渐行渐远。
不难发现,她在逃离家庭。
事实上,父母习惯了居高临下,很容易滋生情绪暴力,因为一切的错,都归结到孩子身上去了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,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,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,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,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。”
教育孩子,需要和孩子做朋友,产生共情力。若不然,父母越使劲教育,越会让孩子害怕,表面上接纳,内心却在反抗。
孩子可能不乖,但是父母不能不懂。站在平等的角度聊一聊,父母的话,孩子更有可能接纳。
图片
02
花钱错序:父母拼命抠门,孩子穿金戴银。
一个家庭,80%的矛盾,都和钱有关系。
缺钱的家庭,矛盾自然就多了。
父母到了中年,总得想办法去赚钱。但不是所有努力赚钱的父母,都是富人。也许还在承担房贷车贷,负债累累。
俗话说:“再穷不能穷教育。”
不管家庭多穷,也要给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,其初衷是好的。
但是很多父母,把“不穷教育”几个字理解错了。变成了不穷孩子的生活。
在电影《长江七号》里,周铁没有妻子,独自抚养孩子。
周铁住在即将拆迁的破屋里,去工地打工,但是一咬牙,就送孩子去了贵族学校。
孩子在学校,很长时间,都被人瞧不起。因为穷困,到底是遮不住的。
有多少父母,类似于周铁呢?他们抠住每一分钱,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;或者在平时,让孩子使劲打扮,穿品牌,吃大餐,有求必应。
父母对孩子的生活支撑到 了极致,只是培养了孩子的“虚荣心”。
总有一些孩子,怕同学瞧不起,在学校门口看到父母,都不会打招呼,因为父母太朴素了,还生活在底层。
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这句古训,为何很多父母就忘了呢?
按照家庭的经济条件,给孩子对应的生活水平。还适度学会节俭,这能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苦,也能变得自信大方。
穷苦的家庭,费尽周折,培养一个“假富二代”,父母努力的方向就错了。
图片
03
学习错序:父母只问成绩,孩子不懂做人。
对于孩子的成绩,父母是很在意的。
毕竟,成绩决定了孩子能去什么学校,能有多少文化。再往后,成绩影响到工作,人生层次。
每次考试,父母都盯着成绩,稍有不满,就会发出质问。
中年的人生,沉沉浮浮,为什么就不允许孩子的成绩沉沉浮浮呢?
孩子的成绩好,一定是激发了其“内生动力”,这就是——读书,先学做人的道理。
音乐家贝多芬说:“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,只有德性,而不是金钱,才能使人幸福,这是我的经验之谈。”
一个孩子只要品德没有变坏,还一直带着善意,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。
品德高尚的孩子,不会差到哪里去,总能在社会上立足。
读书成绩好,品德很坏,到头来还是徒劳。想一想,一个学霸去给诈骗团伙打工,有多可怕?一个计算机高手,专门去偷取别人的资料,结局会怎样?
给孩子高尚 的情操,正确的价值观,那么孩子一步步走,都会朝着阳光的方向,进步是肯定的。
图片
04
大学教授李玫瑾说:“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。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,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。”
人到中年,孩子是家庭的未来,教育是家庭的中心。
父母的一言一行,其实都是言传身教。调整好持家的顺序,大人有奔头,孩子有希望。
其一,父母相亲相爱,分工协作,改变家庭的状况。
其二,父母严格自律,放下手机,多读书,少一些应酬。
其三,父母主动理解孩子,把责怪和命令,变成沟通。
愿天下家庭,夫妻总是同林鸟,带着孩子一起飞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